福德正神:
福德正神或稱土地公,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。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「福德正神」 。客家人則和炙「伯公」。在馬來西亞、新加坡一般稱為「大伯公」。
土地公的來歷,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一天,地、社、稷」中的地祗和社、稷之神﹔本來天地之神,民間是不得祭祀的,大概是后來土地公出「自然神」進化為「人格神」,民間才為他雕像來崇拜。土地公由「自然神」進化為「人格神」,掌管一小地方,如一區、一里、一鄰之事,是個小劉,只能鎮壓小鬼怪,所以人們對土地公的祈求也不大。比方說希望他坐鎮在街頭巷尾,求「興利發財」而已。雖然只是個小神,但在他管轄地區內,也不能看輕他,俗語說:「得罪土地公,飼無雞」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伯公原為對自然的崇拜信仰,而在中國的民間俗念中,總喜歡將神明予以人格化而加以傳說贊揚。人格化的伯公是誰呢?其說法不一。流傳于民間的傳說甚多,下列摘要介紹几種。據說,伯公為周朝官吏,名叫張福德為人公正,體恤姓生活困苦,做了許多善舉,但他死后,接任的官吏,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言。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之好處,念念不忘,終于建廟祭祀,取其名而尊稱為「福德正神」。
又說在周朝,有叫張福德者,是當代上大夫的家仆。他的主人赴遠地上官就任,家中只留有愛女,其幼女思念心切,欲往見父親,張福德乃伴她千里尋父,途中遇到風雪,女孩受凍將死,張福德脫其衣保護她,她的性命雖然保住,張福德自己卻凍死。臨終時空中顯現
「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」九字,蓋為忠仆之封號。上天夫感念忠誠,建廟祭祀。周武王贈號「后土」 ,后世稱為土地公。
|